现实生活中,精神障碍患者在发病之时行为举止往往不受自身控制,言语混乱行为夸张,严重影响了患者及他人的生活。
社会上有些人由于对精神病的知识缺乏了解,认为一旦患了精神病,即使治好了以后,也不能从事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了,有些领导人干脆把这些人入“另册”。有些精神分裂症状患者治愈以后本人也悲观失望认为自己从此这一辈子就完了,再也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结婚、生育和享受天伦之乐了。
家属及病人应正确看待精神病。其实,精神病和躯体疾病一样,仅仅是病种不同,完全没有必要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相反更应积极面对现实,尽早去求医。
要有耐心和爱心。在病人病情稳定时,要把他们当成普通健康的人,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能轻视和谩骂。在有亲属监管的可能下,让病人适当地参加部分社会活动,或从事一些轻体力劳动,让他们有归属感。家属应容忍病人的某些病态表现,心平气和地帮助病人克服自己懒散的习惯,并鼓励他们走向康复。
要合理用药,坚持维持治疗。服药时,一定要看着病人定时定量将药物服下,防止病人藏药或多服。而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进行心理咨询也十分必要。
精神病人在社会交往中,经常被人轻视,这将加重他们的病态潜意识。所以,当面对精神病患者时,人们应该分轻重对待,重当就医,轻则应该在社区中得到帮助,应该满足他们作为人的社会需求,而不应该把他们排除在外。不能俨然以救助者自居,而要平等地看待他们,从尊重人的尊严出发去帮助他们,才能获得实效。
精神分裂要注重预防
在精神分裂症的一级预防尚未能实施以前,预防的重点应放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防复发上。因此要在社区建立精神病防治机构,在群众中普及精神病防治知识,消除对精神病人歧视、不正确的看法,使病人能及早发现和早期得到治疗。在返回社会后,要动员家庭和社会力量,为病人康复创造条件。在社区康复机构的指导和训练下,在家庭的支持下,提高病人社会适应能力,减少心理应激,坚持服药,避免复发,减轻残疾。国内外的经验均说明其重要性和可行性。
|